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新闻写作中价值观、创作力的体现让机器写作无法替代人类

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新闻写作中价值观、创作力的体现让机器写作无法替代人类(图1)

腾讯科技讯 11月14日,2016腾讯网媒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冯应谦教授接受了腾讯科技专访, 从资深媒体人和传媒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分享了对媒体行业变革的体会以及新技术对媒体行业即将产生的影响。

冯应谦先生研究兴趣和教学领域包括流行文化与文化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政策,性别与青少年研究等。在专访中,他还与腾讯科技交流了关于传统媒体转型、个性化推荐新闻应用等的看法。

以下是专访摘编:

腾讯科技:在虚拟现实,大数据,AI等新技术成为媒体行业的下一个变革趋势前,我们一直在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对媒体行业的冲击和影响,对于这一点您作为在媒体行业有多年经验的人有什么切身体会?

现在传统媒体已经慢慢转型到移动互联网,其实几年前很多媒体已经在准备去做这件事,但到目前为止,能够成功转型的为数不多。因为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还未能成熟,现在的盈利模式还是类似传统媒体的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

腾讯科技: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大部分的资讯获取和阅读都是在手机app上进行。这样的阅读方式碎片化,并且偏娱乐性。那么是不是移动互联网对我们阅读习惯的影响是在阻碍我们进行长篇阅读及深入思考呢?

其实在传统媒体的时代,主要也是靠娱乐新闻,综艺节目等偏娱乐的内容来盈利,只不过传统媒体没有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向读者宣传或者展示,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内容在各种app上获得了更加多的宣传,在更加突出的地方进行了展示,这种娱乐消费变得比较明显,所以会让大家产生一种娱乐消费突然盖过新闻资讯的感觉。其实不是这样。在传统媒体,新闻资讯的角色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资讯的盈利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但是我认为在未来,内容盈利不应该再继续依靠娱乐资讯,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怎样让深度新闻和内容报道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这样媒体才能得以维持。

腾讯科技:香港的传统媒体转型成功吗?

现在是在一个淘汰传统媒体的年代,在香港,获得成功的一些新媒体其实不是传统媒体的转型,而是完全抛弃传统媒体的模式,从零开始的新兴媒体。很多传统媒体其实此前用了很多方法进行改革,但无论是改变内容或者改变技术,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香港传统媒体的转型跟国外媒体的转型不一样,比如New York Times, 它们都可以慢慢从旧媒体转型到新媒体。但是香港成功的案例都完全是放弃传统,用新的方法从零开始。

腾讯科技:大陆的话出现了一类个性化资讯推荐app,它们通过机器算法,根据用户的访问足迹向用户推荐更多相关主题的内容,但存在一个争议说这种不断推荐相关内容的机制可能会收窄用户的视野,您怎么看?

第一,人在改变。人的阅读倾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教育程度和经验而改变。第二,机器的算法能力是在不断地提高,不断改进。目前这种用机器算法的推荐确实在短期内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限制,但长远来看我是不担心的,从长远来说,人的阅读视野和知识层面还是会不断拓展的。

腾讯科技:您觉得以后媒体的竞争会主要在技术方面吗?

国外的成功案例目前来说不只是新技术带来的。比如前段时间人人都在玩的Pokemon Go, 它的成功是技术和创意的结合然后产生引爆。所以点不完全在于新技术,也在于人的创造力。需要用新的思维把新技术应用到合适的场景和创意中带来新的产品。

腾讯科技:写作机器人的出现会产生什么影响?您觉得未来这种写作机器人会取代人工编辑吗?

我觉得不能。比如每天看腾讯新闻,你会从新闻看到背后记者的功力和经验。机器人确实能更加高效,甚至参与到越来越复杂的新闻写作,但是从某种角度上讲,新闻里的价值观,创作力还是只有人能产生的,比如把多个领域的话题如科技,环保等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角度。机器写作还是有自己的局限性。

腾讯科技:新的趋势下媒体势必面临变革,以后的媒体会以怎样的形态出现您设想过吗?

对用户来说,现在最宝贵的应该是时间,手机上各式各样的app,不仅是新闻资讯类的,还有视频,游戏类的app,以及线下的各种娱乐方式都在抢占用户的时间。未来的新闻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完全局限于手机上的形态,譬如在家居,在办公场景能以别的形态出现新闻资讯。

腾讯科技:那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和传播学院在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上近年来做了什么改变来适应新趋势?

我们已经有新的思维,除了基础的专业的采访,写作,分析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有新的课程比如data visualization(数据可视化)这类课程。新闻现在需要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好的呈现方式。

德迅网 » 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新闻写作中价值观、创作力的体现让机器写作无法替代人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